童曉文教授曾留學德國,并在德國、美國獲得行醫執照,主要研究方向為婦科腫瘤及女性盆底學,在腫瘤基因治療的試驗研究方面,曾獲兩項德國科技部的資助,兩項美國政府資助。研究成果曾獲美國德克薩斯醫學中心獎、美國SGI總統獎、德國馮登貝格研究獎等獎勵。
曾擔任美國Baylor醫學院婦產科助理教授,德國Freiburg大學婦產科醫院首席手術師和基因治療組負責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及盆底疼痛等,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高達50%,大量中老年女性受到疾病困擾。國內女性盆底學研究起步晚,童曉文教授是國內最早引進和推廣現代女性盆底學的專家,2003年歸國后他致力于推動國內盆底學的發展,先后完成我國第一例尿道中段懸吊術以及后路IVS手術,發明了“改良尿道中段懸吊術”、“改良盆底重建術”及“童氏尿道中段懸吊術”等多種盆底新術式,擁有盆底手術器械專利6項,在國內女性盆底疾病方面具有較大影響力,擔任歷屆中華醫學會婦科盆底學組全國委員及上海醫學會婦科盆底學組組長,參與盆底指南的編寫。
童曉文教授在同濟醫院成立了國內首個女性盆底疾病診療中心,多年來盆底重建手術數量及術式多樣性均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同濟醫院成為全國首批婦科IV級腔鏡培訓基地及上海市首個盆底疾病診療培訓基地。
近年來童曉文教授從流行病學、手術學、影像學、心理學、材料學等多個方向對盆底疾病開展了系統性研究,承擔或完成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醫學重大項目等研究。研究成果已發表SCI論文30余篇,曾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中國婦幼科技獎等、上海市優秀發明獎等獎勵。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盆底學組全國委員上海醫學會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委員上海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盆底學組組長上海醫學會抗癌協會婦瘤組副主任委員。
(1)2012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三等獎(排名第一)。項目名稱:系列改良女性盆底功能重建手術(2)2016年獲中國婦幼健康科技獎科技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一)。項目名稱: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技術的研發及推廣(3)2016年獲上海醫學科技獎成果推廣獎(排名第一)。項目名稱:系列改良女性盆底功能重建手術"